close

廣仁堂中醫診所減重 中醫減肥 你該了解數十年有效經驗的中醫診所經驗技術~
中醫減肥需要強調身體體質,只要能識別出個人肥胖的因素,然後根據個人的體質和症狀,施以正確的為個人配製的科學中藥,減肥成功可被期待,已經有很多成功案例。這也是我們在中醫減重減肥領域有信心的原因。
廣仁堂中醫診所診所使用溫和的中藥使您成功減肥而無西藥減重的副作用,也可減少病人自行使用來路不明的減肥藥所產生的副作用,不僅可以成功減重,配合飲食衛教得宜,就可以不復肥。
廣仁堂中醫診所多年成功經驗,為您提供安全,有效的減肥專科門診。

中藥減重和西藥減重差異性:
目前普遍流行的是藥物減肥法,藥物減肥法分為中藥減肥法和西藥減肥法。有些人也會選擇抽脂等醫美方式。
但是在我們全套的中藥減肥計劃中,除中藥外,還有埋線幫助局部減肥的方法。
西藥減肥,除了雞尾酒療法外,早年流行的諾美婷也是許多人用西藥減肥的藥物。
但是近期大多數人都開始轉向尋求傳統中藥不傷身的方式來減肥,同時可應用針灸,穴位埋入等改善局部肥胖。

許多人不願嘗試中醫減重最大原因:
減肥的最大恐懼是飢餓。廣仁堂中醫診所客製化的科學中藥。根據個人需要減少食慾,但是又不傷身,讓您不用忍受飢餓感
讓您不用為了減重,而放棄該攝取的營養。
如果您一直想要減肥,已經常試過各類坊間的西藥還是成藥,造成食慾不振或是食慾低下,甚至出現厭食的狀況,營養不良的情形


請立即尋求廣仁堂中醫診所的協助,我們為您訂做客製化的減重計畫,幫助您擺脫肥胖的人生!

廣仁堂中醫診所深獲在地居民的一致推薦,也有民眾跨縣市前來求診

醫師叮嚀:病狀和體質因人而異,須找有經驗的中醫師才能對症下藥都能看到滿意的減重效果。

廣仁堂中醫診所數十年的調理經驗,值得你的信賴。

ERMOII548548EEMNNKOE

 

內容簡介

  徐廣源,一位從農民中脫穎而出,從清東陵文物保管所基層人員做起的陵寢專家。

  他親手整理過慈禧遺體,找到了香妃(容妃)頭骨;

  他參與了乾隆裕陵地宮、慈禧菩陀峪定東陵地宮、香妃地宮及純惠皇貴妃地宮的清理發掘;

  他探查過誠嬪(乾隆帝的嬪妃)、保聖夫人(康熙帝的保姆)、果親王允禮、淳度親王允祐、果郡王弘(日詹)之兒孫永瑹與綿從、多羅貝勒載瀅、瑞敏郡王奕誌、恆敬郡王永皓等人的地宮;

  他以自己的親歷親聞,見證和還原了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帶著我們「下黃泉」一睹清朝皇家陵寢地宮的各樣風貌!

作者簡介

徐廣源

  滿族,河北省遵化市人,一九四六年三月生。自幼喜愛歷史,從上世紀七○年代初開始從事清朝皇家陵寢及清朝后妃研究,曾擔任清東陵文物管理處研究室負責人二十多年。先後參加過乾隆裕陵地宮、慈禧陵地宮、容妃(香妃)地宮、純惠皇貴妃地宮的清理工作;親手找到了容妃(香妃)的頭顱骨;親自整理過慈禧的遺體,並探查過乾隆帝的誠嬪地宮、康熙帝第七子淳度親王允祐的地宮、康熙帝第十七子果親王允禮的地宮、恆敬郡王永皓的地宮、雍正帝第七子果郡王弘(日詹)園寢內的永瑹、綿從兩座地宮、康熙帝的保姆保聖夫人地宮等。與二位同事一起撰寫了清東陵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文本,並作為中方專家陪同聯合國專家考察了清東陵。出版《清東陵史話》、《清西陵史話》、《清東陵》、《清西陵》、《正說清朝十二后妃》、《正說清朝十二帝陵》、《解讀清皇陵》、《清皇陵地宮親探記》、《大清皇陵》、《大清皇陵祕史》、《解密最後的皇陵》、《皇陵埋藏的大清史》、《大清后妃私家相冊》、《大清皇陵探奇》等十四部專著,發表學術論文六十餘篇。歷任八、九屆唐山市政協常委,現為中國紫禁城學會理事、河北省博物館學會會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贊助項目「明清皇家陵寢綜合研究」專家組成員。

  與作者互動交流方式:
  新浪微博:weibo.com/mlyxgy
  郵箱:

目錄

目錄
《實用歷史叢書》出版緣起
推薦人的話:梅花香自苦寒出──我所知道的徐廣源先生──岳南

第一章  神祕光環下的皇陵地宮
關於皇陵地宮∕清皇陵地宮巡禮∕清東陵的三次浩劫
第二章  乾隆地宮開啟始末
一條震驚世界的消息∕停止發掘帝王陵∕乾隆帝是否親點陵穴?∕「古稀天子」的身後劫難∕裕陵葬寶知多少∕「十全老人」屍不全∕沒有回音的請示報告∕開啟裕陵合法嗎?∕一波三折的上書∕國家文物局長暗訪清東陵∕千斤頂頂開了石門∕我第一次進入地宮∕地宮清理經過∕棺槨位置錯亂∕石雕藝術殿堂∕大師的困惑∕地宮經文、佛像之謎的初步破譯∕裕陵地宮裡的待解之謎
第三章  我親手整理慈禧遺體
世人矚目的玄宮∕金井藏寶今何在?∕祕密取走珍珠串∕遺體是否受辱?∕隨葬品數量之謎∕遺體二入棺∕國家文物局長二訪東陵∕開啟慈禧地宮∕盜匪遺棄的「廢物」∕一隻假手和一個決定∕棺蓋打開又隨即蓋上∕遺體三入棺∕進京四尋錄像帶∕七七四十九道漆飾
第四章  發現香妃頭骨
寶頂前突現大洞∕我找到了香妃頭骨∕抱著頭骨進北京∕泥漿中淘出的珍寶∕香妃仍有不解之謎∕標準的皇妃地宮
第五章  揭開「廢后」葬地之謎
超越規制的妃園寢∕一部陵寢祕笈∕兩份遜清檔案∕夜探純惠皇貴妃地宮∕皇后屈居妃子位下∕為母后討吃箸∕低劣的皇后「梓宮」∕后妃同殮一棺
第六章  探查乾隆帝的誠嬪地宮
落水而死的嬪妃∕查看誠嬪地宮
第七章  進入康熙帝的保姆地宮
清東陵的保姆園墓∕康熙帝的保姆和她的墓葬∕園墓承祀風波∕鑽進保聖夫人地宮
第八章  六探果郡王園寢地宮
不拘禮法的郡王∕園寢規制考察∕一探地宮∕二探地宮∕三探地宮∕四探地宮∕五探地宮∕六探地宮
第九章  偶然考察親王地宮
果親王和他的園寢∕意外發現盜口∕一次成功的探查
第十章  探視淳度親王園寢地宮
第十一章  探視多羅貝勒載瀅地宮
第十二章  探視瑞敏郡王園寢地宮
第十三章  探視恆敬郡王園寢地宮
第十四章  光緒帝的崇陵地宮開啟親聞
地宮規制∕隨葬珍寶一覽∕地宮清理經過
第十五章  尚未開啟的清皇陵地宮
盛京三陵地宮∕順治帝的孝陵地宮∕康熙帝的景陵地宮∕雍正帝的泰陵地宮∕嘉慶帝的昌陵地宮∕道光帝的慕陵地宮∕咸豐帝的定陵地宮∕同治帝的惠陵地宮∕六座皇后陵地宮

跋:「農民學者」徐廣源──左遠波

 

專文推薦

梅花香自苦寒出──我所知道的徐廣源先生
文:岳南


  由於撰寫《日暮東陵》一書,我專程去清東陵採訪,有幸結識了清陵專家徐廣源先生。那是十五年前的事了。

  當時徐先生是清東陵文物管理處研究室主任,主持與清東陵相關的歷史文化研究,且已有研究論文問世,在圈內有了一定的名氣,惜因事務繁雜,其成就和名聲也僅此而已,他受學術界和讀者的廣泛矚目還要等到幾年之後。

  記得去年年底,我從臺灣新竹清華大學寫作中心回北京,巧遇徐先生有新作問世並專程登門相贈一部,同時聽說他此前出版的《清皇陵地宮親探記》一書,已被極負盛名的臺北遠流出版公司看中並準備在臺出版增訂本。為表慶賀,我打開一瓶「二鍋頭」與其暢飲,聽他講那過去的故事。隨著溫熱的甘醇在脈管裡湧動流淌,我在漸漸走近徐先生內心深處的同時,也想起了美國發明家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那句名言:成功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Genius is one percent inspiration and ninety-nine percent perspiration.)

  藉《清皇陵地宮親探記》即將在臺灣出版的機會,向讀者朋友簡單介紹一下徐廣源先生平凡而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生經歷。

  今年六十六歲、生於一九四六年農曆二月初一日的徐廣源,乃土生土長的河北省遵化馬蘭峪人。自清世祖順治皇帝在馬蘭峪營建孝陵起,此處就被視為「京東第一鎮」。大清王朝自興起至消亡,皇陵分布在三個地方,即位於遼寧的盛京三陵、河北遵化的清東陵和易縣的清西陵。其中,東陵規模最大,葬有順治、康熙、乾隆、咸豐、同治五位皇帝和孝莊、慈安、慈禧等十五位皇后及一百三十六位嬪妃、一位皇子。馬蘭峪人多為滿族,主要是清朝守陵人的後代,徐廣源母親即是其一,父親是屬於當地少有的讀書人,除了四書五經,對歷史、中醫、古建築等也有涉獵。

  徐廣源自記事起,父親便常帶他到東陵一帶溜達,邊走邊告訴他地宮裡埋的是誰,皇帝、后妃有哪些故事,陵墓裡有多少珍寶等等。有一天,父子二人來到佐聖夫人(順治皇帝的保姆)園墓舊址的大坑邊時,見有兩隻贔屭(音同「碧犀」,形似龜,用來馱載石碑),狀甚奇特,徐廣源便問道:「為什麼坑邊有兩隻大王八?」父親風趣地說:「是看護陵墓的神龜,夜間來喝水,天亮了,水乾了,回不去了。」

  眼前景物與父親的講述給少年時代的徐廣源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使他漸漸對陵園有了一種親切感。在遵化一中讀高中時,每到假日,他便帶著外地同學回家逛逛皇陵並充當「解說員」。高大的陵寢建築與神奇的故事,讓同學們留連忘返。

  人可以沒有文化,但是不可以不懂歷史。徐廣源認為這是人生最簡單的做人道理。

  「文革」爆發後,徐廣源離開學校回鄉務農。再後來又娶妻生子,成了地地道道的鄉下農民,日子過得很艱苦。為補貼家用,他經常到山上砍柴,背到集市上賣。這段苦悶漫長的日子,清東陵的歷史與神祕傳說成為他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種窺探歷史真相的衝動促使他找來有關通俗讀物閱讀起來,並有意識地默默背誦葬於清東陵的帝后妃嬪。當時的徐廣源沒有想到,就是類似古代讀書人所說的童子功,這個功力的修煉為他後來進入清東陵文物保管所贏得了機遇,也為他研究清東陵的歷史文化打下了基礎。

  一九七七年六月,清東陵文物保管所所長寧玉福走馬上任,隔月立即將徐廣源這位研究清東陵小有名氣的「土專家」調到了自己單位,自此開啟了他探索研究清東陵的學術之門。時值「文革」結束,文化與文物的保護漸被重視,徐廣源進所遇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理乾隆皇帝的裕陵地宮。這座陵寢在一九二八年曾被國民革命軍第六軍團第十二軍軍長孫殿英率部盜掘,後來得以封存,但每年夏天地宮都會有兩三米深的積水無法排出。徐廣源調到東陵時,裕陵地宮雖然已經開啟,但尚未清理。地宮裡滿是泥水,必須動用抽水機把地宮中的水抽乾。徐廣源每天與同事們再拿著小鏟子、小刷子等工具,小心翼翼地進行清理。從早到晚,除了兩頓飯,剩下的時間都在幽暗陰濕的地宮內蹲著幹活。同時他還到故宮博物院和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查閱了大量有關裕陵地宮的檔案,為今後的研究和開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經過大半年的努力,裕陵地宮的清理工作始告完成。

  如果說,乾隆皇帝的裕陵地宮清理工作是徐廣源與清朝皇家陵寢零距離接觸的開端,那麼慈禧太后的菩陀峪定東陵地宮的開啟和清理,則讓他與這位權傾大清朝野近五十年的「老佛爺」實實在在地「親密」接觸了一回。

  一九七九年,隨著乾隆裕陵地宮的清理開放,學界對勘探慈禧陵地宮的呼聲越來越高。這年的二月十七日,清東陵文物保管所終於等到上級批准,徐廣源等幹部職工也得以進入地宮,開始為期一個多月的清理工作。清理者從地宮入口一直清理到內棺前,慈禧陵地宮面貌大白於天下,很多在孫殿英匪軍盜陵時被遺落的隨葬品得以發現。遺憾的是,這一次地宮清理沒有涉及到內棺部分,徐廣源與慈禧的「親密接觸」還要等到四年之後。

  一九八三年十二月六日,機會終於來臨,徐廣源受命隨同事清理慈禧棺槨。傍晚時分,一行人悄悄進入地宮開始工作。稍作清理,眾人發現,儘管因被盜棺槨殘損,但外貌依然金光閃動,通體朱漆的內棺基本完好。棺蓋開啟後,只見一件黃緞被將棺內蓋得嚴嚴實實,被子上覆著一件黃緞袍和藍緞坎肩……這是一九二八年遜帝溥儀派人重殮後的原狀!當時立即蓋上了棺蓋。

  國家文物局高層得此消息後,很快派出專家與清東陵文物保管所協同成立了十人組成的清理慈禧內棺小組,再次進入地宮,對慈禧內棺進行詳細探察,慈禧遺體由徐廣源負責清理。當年連光緒皇帝見了都怕的慈禧,此時已然成了一具乾屍!用尺子量一下身長,不足一米六。對於這段頗具神祕和傳奇色彩的經歷,有人戲稱徐廣源是繼咸豐皇帝之後得以觸摸慈禧全身的第二人。

  乾隆裕陵地宮與慈禧陵地宮兼內棺的探察清理,使徐廣源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積累了第一手資料。而此前的一個意外機遇,又使他破解了幾百年懸而未決的謎團──這便是香妃墓的清理與頭骨的發現。為確認屍骨主人,徐廣源奉命與同事于善浦攜帶頭骨進京找專家鑒定。結果很快出來,無論性別、民族、年齡等等諸項都與正史記載相吻合,這一科學鑒定證明「香妃」就葬在清東陵,爭論了幾百年懸案至此塵埃落定。

  二○○二年,為了培養新生力量,經領導同意,五十六歲的徐廣源在這一年的三月三日從清東陵文物管理處研究室主任的位子上退下來(此時已由保管所升格為管理處),只擔任研究室顧問兼任文物庫房的保管。從此他把主要精力放在清陵、清朝后妃的研究上,但單位每逢有重要接待工作和重大活動,還總是點名要他出面主持或參與。

  通過多年數次對陵寢的實際勘察、探索與發掘清理,徐廣源得到了其他研究者難得一窺的實證,同時也發現了很多清史史料、清宮檔案記載上的疏漏、遺佚,甚至是錯誤。但他知道,要成為一個優秀的學者僅有這些是不夠的,必須把眼界放到整個清朝甚至整個歷史長河中才能得到更大的收穫和成就。於是,他嘗試著在兩個領域左右開弓,雙箭齊射──以清東陵為中心,兼涉清西陵和盛京三陵,針對皇家陵寢及陪葬墓,由點到面進行實地勘察,從選址、建制、規模乃至風水等等全面進行追索探究。

  陵寢考察不是旅遊,更不像有些人想像的那樣簡單、輕鬆、容易和愉快,其中的甘苦辛酸只有親身經歷者才能感知。據徐廣源說,他冒著嚴寒酷暑赴清西陵,先後六次隻身鑽進破敗、傾斜危險的果郡王弘□園寢的永瑹地宮、綿從地宮探查。綿從地宮頂部的一根石過梁,因年深日久,加之壓力太大,出現了一個大裂縫,但還沒有完全斷成兩截,上面的條石還壓著。一旦石梁傷斷,地宮頂部會馬上坍落將他活埋。這個地宮裡填滿了黃土,離地宮的頂部只有一米多高。為了考察其隱祕,每次都要鑽進去,貓著腰作測量。三探綿從地宮時,徐廣源誤入了一個一人多深的土坑。土坑的坑壁和邊稜都是活土,手把不住,只能用腳蹬,漆黑的土坑透著陰森的氣氛,令人感到恐怖,更害怕的是石梁會趁這當口完全斷開。面對如此險情與困境,徐廣源急得出了一身汗,在強烈的求生本能驅使下,拚命蹬、踹、扒、躥,大約個把鐘頭才得以脫離土坑、鑽出地宮,這時他已髒的像是「泥人」一般。

  在考察果親王允禮園寢地宮時,徐廣源與好友孫健生頭天晚上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特製一個蜈蚣梯子。所謂蜈蚣梯子就是軟梯。可是孫健生蹬著梯子剛下地宮,整個身體立刻在空中晃悠起來,情形十分危險,後來多虧他冷靜以對,自行控制住了梯子才沒有摔下去。與此相似的還有探視恆敬郡王永皓園寢地宮時,這次改用繩子拴在腰間慢慢縋下去,想不到仍是險象環生,徐廣源被半吊在地宮井內直打轉,差點要了老命。

  由於清西陵地域廣,各陵寢分布散,在考察時,為了減少給關係單位和朋友增加麻煩與負擔,徐廣源多次婉言謝絕了清西陵文物管理處領導給他派車的好意,總是騎一輛舊自行車獨自奔波。每次赴清西陵考察都住在行宮,此地與陵寢相距很遠,為節約時間,中午往往不回行宮吃飯,在外面買點麵包,飲著河水胡亂吃點充饑。徐廣源回憶說,記得有一次去清西陵的慕陵考察,途中都是彎曲的山路,找不到東西吃。待傍晚回行宮時,體力嚴重透支,加上飢餓,兩眼直冒金星,頭暈目眩腿發沉,車子都騎不動了,只能勉強推著自行車一步一步慢行。好不容易看到路旁一家小商店,便推車近前,付錢買了一些吃的填飽肚子,才勉強回到了行宮。按徐廣源的說法,其實當時離行宮只有三里多地了,但這三里地如同翻越萬座高山,如果看不見這家小商店,很可能就昏倒在路上,後果不堪設想。

  為了考察乾隆年間著名大學士傅恆、福康安負子的園寢,徐廣源連續去了三趟,等到第四次去時,那些散落在街頭巷尾的寶頂和地宮的石構件有的被偷偷賣掉了,有的被深埋進地下以防止竊盜。這讓徐廣源既懊喪又慶幸,假如沒有前三次考察並拍下照片,這批珍貴文物也許永遠見不到了。因此,在他的心裡更是添加了一種搶救、記錄歷史遺跡的緊迫感和責任感,不斷呼籲各界保護這些瀕臨消失的文化遺產。

  二○○五年十月二十七日,徐廣源把自己的全部物品拉回了家,離開了工作將近三十年的清東陵文物管理處,並於第二年的二月正式辦理了退休手續。

  退休回家了,本來應該是一個人開始清閒享福,安度晚年的時光。而事實卻是他最緊張的幾年,也是出成果最多的幾年。當然,取得這些成果自然離不開他對兩件法寶利器的熟悉掌握和使用。

  一是電腦。在清東陵文管處工作期間,單位只有一部電腦,屬於辦公室為領導服務專用。而此時他已經認識到,今後將是電腦的「天下」,於是退休回家後,以六十一歲的年齡學會使用電腦並熟練應用,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是照相機。陵寢的考證離不開實地拍照記錄。為了提高圖片的品質,還省吃儉用買了數碼相機,以便在考察中拍攝各種資料圖片。

  再後來又與時俱進地在新浪網、網易網、騰訊網開通了實名認證微博,通過QQ、微博等現代傳播工具與網友溝通並釋疑解惑。

  然而這裡需要特別提及的是,此前的徐廣源已經清醒地認識到,要想做出上等的研究成果,僅靠實際勘察是遠遠不夠的,必須熟悉相關史書、文獻並加以對照、梳理、鑒別,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於是,他開始在這方面下起了苦功。短短幾年時間,徐廣源讀完了包括《清實錄》、《清史稿》等在內的百餘部清史史料、清宮檔案,就這樣,不僅找到大量的珍貴記載,也寫下很多的讀書筆記。他還拿出當年曾手抄過遜帝溥儀的回憶錄《我的前半生》的倔強勁兒,將清東陵文管處珍藏的《昌瑞山萬年統志》、《陵寢易知》等兩部善本書全部抄錄了下來。

  就在讀書、抄書的同時,徐廣源又成為北京故宮博物院、國家圖書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等機構的常客,有關藏書、文獻、檔案、志記都加以察考研讀,即使是散布於偏遠地區的有關史料也要想方設法借閱。在浩如煙海的史料、檔案中,徐廣源發現了康熙景陵石像生是乾隆皇帝所補建的,這是陵寢研究的重大突破。他揭開了孝莊文皇后不與其夫皇太極合葬於盛京三陵中的昭陵,而停柩清東陵陵園之外陪伴子孫的謎團,對清朝「八大謎案」中的「太后下嫁」一案給予了全新的詮釋。除此之外,在惠陵妃園寢的地宮改造問題、寶華峪陵寢及妃園寢的規制問題、裕憲親王寶頂的規制問題、恂郡王園寢的規制問題、純惠皇貴妃不葬入裕陵問題、嘉慶皇帝的昌陵動工日期等等諸問題和謎案的破解中,都通過實際考察結合文獻研究取得了新的突破。

  正是有了上述準備和積累,早在清東陵工作期間,徐廣源利用公餘便以深厚的功力、優美的文筆,發表論文數十篇,寫作並出版了《清東陵史話》、《清西陵史話》《清東陵》、《清西陵》、《正說清朝十二后妃》、《正說清朝十二帝陵》、《解讀清皇陵》等七部專著。退休之後,徐廣源正式開始了他的專職研究並著述時代,且呈井噴狀一發而不可收,僅幾年工夫,又先後出版了《清皇陵地宮親探記》、《大清皇陵》、《大清皇陵祕史》、《解密最後的皇陵》、《皇陵埋藏的大清史》、《大清后妃私家相冊》、《大清皇陵探奇》等著作,其中《清皇陵地宮親探記》一書出版後深受讀者喜愛,短短幾年就再版多次,並被國家列為「上山下鄉送書工程」圖書,送到偏遠的農村兄弟手中。這一連串的成果問世,在引起了圈內圈外廣泛矚目和讚譽的同時,也使徐廣源一躍成為中國清朝陵寢研究中最具代表性的優秀學者和標竿人物,其著作廣受讀者歡迎的程度甚至超過了暢銷書作家。今天,讀者看到的《清皇陵地宮親探記》,正是這些碩果中最負盛名和值得咀嚼回味的一部,上述提及的許多驚心動魄的情節,都在本著中有精采、詳盡的呈現。

  徐廣源在為自己的遠大目標奮鬥的同時,也沒忘了發揮所長,奉獻鄉梓。徐廣源是遵化政協《遵化文史》的編輯,曾主編了六十多萬字的《清東陵論文選》,在刊物上不時發表一些介紹遵化文史的文章,參加遵化政協組織的文史活動。馬蘭峪是生他養他的地方,懷著對家鄉深刻的感情,他不僅幫助馬蘭峪鎮申報成功了河北省文化名鎮,還經常為馬蘭峪的文化繁榮出謀獻策,在唐山和遵化電視臺介紹馬蘭峪的悠久歷史文化。村裡有什麼活動,鄰居有什麼事,他也總是熱情幫忙出力。

  最難能可貴的是,徐廣源取得上述成就時,竟然是處在極其艱難的環境。十年前他的老伴就患有腦血栓、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不能做家務。在他退休之前,他就把老伴的衣服拿到單位利用晚上值班時間來洗。退休以後,老伴的身體每況愈下,每年少則住院二三次,多則七八次,每次住院都是他陪床。他為了不斷提升自己,利用陪床的機會,讀了許多書籍,做了大量的讀書筆記。家裡還種著地,有二百多棵果樹,他是幹這些農活的主要勞動力。二○一一年十月十五日,他的老伴去世了,他忍著巨大的悲痛,一直沒有停止他的研究、寫作。「艱難困苦,玉汝于成。」這是徐廣源的工作座右銘,這也是他的人生奮鬥史。

  徐廣源說自己小時候去清東陵,常常會見到有美麗的仙鶴落在那高高的殿宇頂端,望向遠方,後來就難覓其蹤了。說到這裡,徐廣源停頓了一下,然後發下宏願:「我這一輩子一直在從事清陵、清朝后妃的研究。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遠遠不滿足,計劃在不久的將來,當研究再次達到新的高度時,採取頁下注的形式,再寫兩部收筆之作:《清朝陵寢制度研究》、《清朝后妃制度研究》。那樣就可以將我畢生的研究成果,以圖書的形式記載並流傳後世,讓喜歡歷史和清陵、清朝后妃的廣大讀者也能分享一份我研究成果的快樂。並希望藉此能夠守護好清朝皇家陵寢這份珍貴的文化遺產,讓那段歷史流傳下去,而不是像那鶴影一般杳然無蹤。」

  傾聽著徐廣源的真情流露,我再次對眼前的這位歷史學者肅然起敬。希望不久的將來能看到徐先生大著問世,宿願終成!

  【推薦人簡介】岳南,一九六二年生,山東諸城人,先後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北京師範大學.魯迅文學院文藝學研究生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華考古文學協會副會長。著有考古、歷史題材紀實文學作品《風雪定陵》、《萬世法門》、《復活的軍團》、《日暮東陵》、《尋找北京人》、《曠世絕響》等十二部。另著有以自由知識分子學術、精神及人生歷程為主軸的《李莊往事》、《梁思成、林徽因和他們那一代文化名人》、《從蔡元培到胡適》、《陳寅恪與傅斯年》、《南渡北歸》(三部曲)等紀實文學作品十部。現為臺灣清華大學駐校作家。

「農民學者」徐廣源
文:左遠波

  徐廣源先生的《清皇陵地宮親探記》,的確是一本十分難得的好書,作者主要根據自己的親歷親聞親見,如數家珍,娓娓道來,具體翔實地講述了有關清皇陵地宮開啟、清理與探查的往事。而這方面的內容,過去很少有人談及,向來不為外界所知。

  本書作者徐廣源,其人其事,一直使我感觸良多,覺得很有必要在這裡費些筆墨,真實地介紹給世人。

  我與廣源相識,大約始於三十年前,那時我剛剛走出大學校門,被分配到故宮博物院從事期刊編輯工作。我所接觸的專家、學者,大都文質彬彬,看上去就很有學問。

  一天我正在伏案工作,有位陌生的作者來到編輯部,說是要解決一下稿子中的問題。人很樸實、客氣,自我介紹說是清東陵的,叫徐廣源。我對這個名字很熟悉,因為《紫禁城》雜誌上經常登載他的文章,而且據主編介紹,此人還是陵寢方面為數不多的骨幹作者之一,在學術研究上相當刻苦。可是,眼前這位造訪者卻很難與我印象中的專家相聯繫。他中等偏低的身材,顯得比較瘦弱,講話帶有濃重的唐山口音,面色、衣著與普通農民沒有任何區別。

  初次見面,廣源給我的印象相當深刻。後來他經常到北京出差,而且幾乎每年都要到故宮西華門內的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查閱檔案。可是,想要在浩如煙海的清宮檔案中,找到有價值的材料十分困難。所以,他往往每次都在北京停留一段日子,我們見面的次數自然也就越來越多了。

  廣源並不善於言談,對都市裡的時尚內容更顯得比較陌生,可話題一旦轉到陵寢,便立刻變得十分活躍,侃侃而談。尤其是發現什麼新的史料、實物或遺跡,對於困擾自己的學術問題有所幫助,更是喜形於色,激動不已,似乎正在面對什麼重大的歷史發現。我很喜歡這樣的交談:一來可以增長知識,對自己有所啟發;二來出於編輯工作的職業敏感,總想在他身上挖掘新的選題。

  隨著接觸的不斷增多,我對廣源逐漸有了更多的了解。當然,有時我也利用微權,向他索要幾斤新鮮的小米或棒子麵,拿回家裡孝敬泰山。

  這部《清皇陵地宮親探記》書稿的選題,就是在我們的相互啟發下逐漸成形的。那是大約八九年前,當時我正在主持《紫禁城》雜誌的具體編輯工作。廣源是我多年的作者和朋友,也是雜誌上陵寢類文章的主要依靠對象,我們便一同探討這方面的內容如何推陳出新,進而不斷滿足讀者相關的知識需求。我知道他曾參與清東陵幾座地宮的清理發掘,便希望他仔細回憶,將相關的內容整理出來,在雜誌上陸續登載。沒過多久,廣源果然寄來幾份寫得工工整整的文字稿件,以及若干幅珍貴的歷史照片。

  上世紀五○年代的明定陵地宮發掘,早有專門著述,進行介紹,讀者的興致十分濃厚。至於清朝皇陵,雖然已有多座地宮正式開放,但在這方面卻仍然是個空白。於是,我建議廣源利用自己多次親探清皇陵地宮的特殊經歷和得天獨厚的優勢,盡量擴充內容,整理出一部比較完整的書稿,成熟時考慮出版。廣源說他也正有此意,因為了解當年情況的人已經不多,當時參與清東陵地宮開啟和清理、而目前仍然在職者,更是僅剩他一人。他責無旁貸,否則將無法面對後人,在歷史上會留下一樁遺憾。基於這一考慮,他毅然中止了另一部重要書稿的寫作。

  二○○六年年初,廣源的書稿大體成形,其後又在確保歷史真實性的前提下,經過反覆修正、增減,終於形成了本書第一版(紫禁城出版社,二○○七年四月)的模樣。我是當時的責任編輯。

  廣源說我幫他完成了一件大事。我則要說:他以自己尋常而又獨特的經歷,見證並還原了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馬蘭峪是京東的一座著名古鎮,始建年代在清代已不可考。這裡毗鄰清東陵,特殊的地緣優勢更使它在二百多年間極度繁榮。小城曾建有石砌的城牆,並有防禦性的敵樓、角樓。城中則建有王府、守護大臣府邸、孝陵禮部衙門、金銀器皿庫、孝東陵內務府圈、侍衛城、皇糧倉庫、御書閣、東陵承辦事務衙門等等,多與皇家陵寢事務有關。清朝皇帝拜謁東陵,當然也要在城內駐蹕。小城內外,古跡甚多,僅廟宇就有「七十二廟」之說。悠久的歷史積澱出厚重的人文底蘊,獨特的環境造就了鮮明的「陵寢文化」,在清代這裡又別稱「蘭陽」。

  馬蘭峪人多為滿族,他們主要是當年護陵人的後代。廣源的母親就是其中之一。他的父親則是一位本分,但卻具有一定文化功底的農民,雖然只念過幾年書,但由於勤奮好學,後來也成了當地一位小有名氣的「土秀才」。他的父親喜愛文學、歷史,對音韻、文字、書法也頗感興趣,最愛讀的書是《東周列國志》、《三國演義》和《紅樓夢》。廣源弟兄四人,他們小的時候,就經常聽父親講解書中的故事。孩子們遇到不認識的字,父親就教他們查《五方元音》、《康熙字典》。為了買一本《四角號碼詞典》,父親竟以花甲之年,特意步行往返百餘里前往遵化縣城。他對醫藥也比較內行,喜歡看《本草綱目》,能背一百多首《湯頭歌訣》。帶孩子們到野外遊玩時,總是不厭其煩地介紹哪種草可以下藥,叫什麼名字,藥性如何。

  在父親的薰陶下,廣源耳濡目染,從小就對文物古跡和歷史掌故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馬蘭峪的古城牆、三大戲樓和數十座古廟,都是他經常光顧的地方。閒暇時節,父親也常常帶他到清東陵遊玩,給他講寶華峪道光地宮出水、搬遷西陵的故事,講清朝保姆園墓、同治惠陵和惠陵慘案……

  廣源的家距清東陵最近的陵寢只有幾華里。他十幾歲的時候,就常常獨自在陵墓群中「游蕩」,雄偉的建築、精美的石雕和靜謐的環境,讓他情有獨鍾,流連忘返。到遵化縣城讀高中以後,同學們則經常以他為中心,饒有興致地傾聽那些永遠講不完的皇陵故事。到了週末,廣源還常帶著同學回馬蘭峪逛陵,這時他不僅樂此不疲地充當義務導遊員,而且總要把同學帶回家中吃住。

  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廣源這個已經填報高考志願的高中畢業生,同千百萬同齡人一樣,多年來苦苦追求的大學夢最終化為泡影。他不得不背起行李,回鄉務農。好在大隊幹部對他的情況比較了解,就安排他在大隊部當了一名通訊報導組組長兼現金出納員。不久,又增加了民兵專職指導員、團支部書記、技術組組長等頭銜。後來,大家發現他對醫藥也比較內行,還安排他擔任大隊合作醫療室會計兼司藥。職銜雖然不少,但都是兼職不兼薪,每天只記十工分。他的工作十分繁雜,白天在大隊部處理日常事務,晚上也幾乎天天熬到半夜。

  當時農民的日子過得十分艱難,不僅填不飽肚子,而且一年到頭幾乎見不到錢。想要換回日常生活中的鹽、火柴等必需品,都要到幾十里外的深山去砍柴,再背到集市上去賣,每個成年男子都是「山背子」。廣源全家四五口人,妻子有病,全靠他一人維持生計,當然也就成了一名標準的山背子。

  可是,無論工作多麼繁忙,生活怎樣艱辛,都絲毫沒有減弱他對皇家陵寢的興致。有時,他背著百十斤重的柴火走在山間小道上,腦子裡卻不斷地默念著這樣的文字:「慧、惠、勤、平、密、成、宣、定、良、宜、榮;馬、藍、布、伊、新、袁、尹、文、常、勒……二、七、九、十一、五……」原來,這前二十一個文字是康熙景陵妃園寢內十一位妃、十位貴人的封號,後五個數字則是乾隆裕陵妃園寢每排寶頂的個數。

  二十世紀七○年代初,廣源開始有目的地搜集清皇陵的相關資料。慈禧陵是當時清東陵中唯一開放的陵寢,他便不厭其煩地把所有說明文字全部抄錄下來。他的同鄉杜清林在清東陵文物保管所(後更名為清東陵文物管理處)負責照相工作,通過這層關係,他又弄到了一本清東陵的介紹材料。那是一本綠色封皮的小冊子,儘管文字內容少得可憐,但卻是廣源接觸到的有關清東陵的第一份「系統」材料。

  廣源回鄉務農後不久,曾在一位同學家裡見到一本溥儀的回憶錄──《我的前半生》。書中豐富的史料,讓他愛不釋手。可時值「文革」,那可是書店裡根本買不到的「禁書」!怎麼辦?廣源左思右想,決定全部手抄下來。全書長達四十三萬字,想要一個字一個字地抄寫,談何容易!在那個連肚子都填不飽的年月,誰會有這樣的閒情逸致?家裡人都勸他趁早放棄這個念頭,但他認定的事卻非做不可。沒錢買紙,他就請在北京工作的二哥幫忙提供;時間再緊,他也要起早貪晚,每天至少保證抄寫一頁。功夫不負有心人,用了不到半年時間,全書終於抄錄完成。十六開的辦公稿紙,總共抄了五百二十六頁,然後貼上牛皮紙書皮,整整齊齊地裝訂成三冊。如今,這部手抄本《我的前半生》仍然完好地保存在他的書櫃中。廣源曾半開玩笑地對我說,這可是他這輩子收集的最最珍貴的業務資料。

  廣源搜集清東陵資料,另一個任務就是想方設法抄錄清東陵的所有碑文。現在看來,這項工作難度並不很大,可當年他卻費盡周折。在清東陵的十四座陵寢中,有十一座立有石碑,其中又只有慈禧陵對外開放,其他陵墓全都是鐵將軍把門,長期大門緊閉。而且各陵分布在幾十平方公里的範圍內,每天只有文保所的郝春波副所長帶人巡查一遍。各陵的鑰匙只掌握在郝春波手中,一般人想要進入某陵,必須等他到那裡巡查,經過允許才有希望。廣源出去抄寫碑文,要利用自己的空閒時間,怎麼會那麼碰巧趕上郝所長巡查?不得已,他採取了一個先易後難、先外後內的辦法,就是先抄最容易進入的陵寢及陵院外部的石碑,那些最難見到的石碑則等待機會。

  那時貨物短缺,買輛自行車也得託人找票,否則有錢也沒有辦法實現,更何況廣源家中生活拮据。他到離家較遠的陵墓抄寫碑文,全都依靠雙腳步行。如咸豐帝的定陵、孝莊文皇后的昭西陵,都有十幾里的路程,往返則要三十多里。一年春節前夕,下了一場大雪,廣源一天沒活兒,便背起書包,踏著厚厚的積雪,直奔馬蘭峪東南方向的順治帝保姆奉聖夫人園寢,因為那裡有二統大石碑和七統祭文碑。寒冬臘月,冰天雪地,他剛抄寫十幾個字,手就凍得不聽了使喚,只得不時停下來搓搓手,用嘴哈哈熱氣。村裡有幾個婦女見此情形,便好奇地圍過來問這問那,他則邊抄邊答。她們知道真相後隨即散去,還邊走邊說:這個人好像有病!

  到了一九七五年秋天,整個清東陵的石碑只剩下慈安陵神道碑沒有抄了。這年秋收過後,馬蘭峪公社決定召集各大隊民兵排長以上人員到定小村進行集訓。廣源的身分之一是大隊民兵專職指導員,所以也身在其中。定小村過去叫定小圈,是當年定陵妃園寢的內務府營房,距定陵妃園寢、慈安陵和慈禧陵很近,村裡人大多數是守陵人的後代。廣源所在的馬蘭峪四村民兵連隊練習打靶瞄準的地方,就在慈安陵前的神道廣場。

  機不可失,廣源決定前去抄寫慈安陵神道碑碑文。可是,神道碑亭周圍是清東陵文物保管所的果園,樹上掛滿了成熟的蘋果。果園圍以鐵絲網,只在東面留了一個門,門口長期有人把守。廣源向把門的一位二十歲出頭的小夥子講明來意,希望進去抄寫碑文,小夥子卻死活不讓進園。廣源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3270102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16頁 / 16 x 23 x 0.0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

內容連載

開啟慈禧內棺,日期定在一九八三年十二月六日下午下班後。之所以選擇這個時間,目的是不影響白天遊人參觀。

保管所的職工聽說要清理慈禧內棺,都很興奮,紛紛要求參加。經領導精選,組成了一個清理小組,成員有:所長寧玉福,副所長謝久增、于善浦,幹部李景龍,保衛幹部高福柱,資料室負責人徐廣源,照相師杜清林,瓦工組組長趙生,木工組組長周大明、瓦工師傅趙福祿、木工師傅王江、鉗工師傅楊生,還有從西安請來的那位造型專家,共十三人。寧玉福向小組成員交代了這次清理內棺的意義,進行了人員分工,並強調了紀律和應注意事項。一切準備工作就緒,大家秩序井然地進入了慈禧陵地宮。當時已經日落,夜幕即將降臨。

慈禧棺槨與清朝其他帝后的棺槨的形制基本一樣,均用楠木製作。外槨頭朝北,尾朝南,通體掃金,儘管已經殘損嚴重,漆皮龜裂且多有剝落,卻依然金光閃閃。槨的形狀為直幫平頂,頂部兩側成坡狀,頭略高,尾略低。前後兩堵頭也是垂直的,但頂蓋向前水平伸出一塊形似葫蘆的木板,故稱之為「葫蘆材」,為清朝皇家專用的棺槨。慈禧外槨長二百六十九厘米,加上前面伸出的葫蘆長度,則達三百二十五厘米。槨前高一百六十一厘米、後高一百五十五厘米,前寬一百五十厘米、後寬一百四十五厘米,槨板厚八‧七厘米(包括漆皮厚度)。在周大明、王江的指揮下,大家合力將槨抬起,移放到一旁。

慈禧內棺通體朱漆,頂部四面收起,呈坡狀。棺長二百二十五厘米,前高九十八厘米、後高九十一厘米,前寬一二八‧五厘米、後寬一百二十三厘米。四壁內外均陰刻藏文佛經,填以金漆。棺蓋上有九尊團佛像和鳳戲牡丹圖案。整個內棺基本完好。在棺與槨之間的夾縫,發現了一堆堆被老鼠咬碎的糖果皮、水果皮和紙屑等,這些雜物整整裝滿了一鐵簸箕。周大明、王江小心翼翼地開啟棺蓋。棺的兩幫與棺蓋之間用四個木榫連接。抬開棺蓋後,大家立刻圍攏過來,不約而同地把目光投向棺內。映入眼簾的不是事先想像的一堆亂骨,而是另外一番情景:

一件黃緞大被把棺內蓋得嚴嚴實實,被上蓋著一件黃緞袍,袍上又蓋一件藍緞坎肩……顯而易見,這是一九二八年溥儀派人重殮後的原狀!

寧玉福所長當即果斷地決定:不准接觸棺內之物,立即蓋上棺蓋,恢復原狀。但在蓋槨時,因糟朽殘破比較嚴重,一時難以蓋上,只得暫時放置一旁。大家迅速撤出地宮。幾位領導又連夜開會,做出兩項決定:(一)將開啟慈禧內棺一事迅速上報省和國家文物局;(二)暫時關閉慈禧陵地宮,保留現場,由保衛幹部高福柱每天進去檢查一次,做好記錄。

十二月八日,副所長于善浦帶著材料進京,向國家文物局彙報;副所長謝久增前往石家莊,向河北省文化局文物處彙報。
 
 

 

 

 

談到日本,相信多數人都會佩服日本的設計,雖然它是一個很小的國家,但是在科學發展上,那真的是有目共睹的,就連生活也是各種的讓人佩服,處處都是人性化的設計。處處設計衛生,溫馨,甚至現在已經是日本人的一種舒適信仰。國內的家居設計真的沒有一處可以比過的。下面就給大家帶來小日本的家居設計,見了相信你的心裡估計就只有佩服了。 1、一鍵斷電開關 這個開關在玄關做一個,這是方便出遠門的時候,要檢查家裡的所有電源插座等,相信沒裝的業主只要出遠門都會跑遍每一間房間去檢查吧!那如果裝了這個一鍵斷電開關,就方便多了。這樣的話,只要出門,按一下,全部斷電,在這要注意一點,就是冰箱的插座要單獨走線。 ... 2、下沉式玄關 一般在日本,日本的房子結構在設計上,這玄關處的設計是毀做一個下沉式的,這樣做有人不理解,其實這樣設計是有好處的,比如說有效的將其灰塵阻擋進入客廳,還有就是在打開門的一瞬間,大家就會有意識的進行換鞋,根本不會有不自覺的現象,還有就是解決了很多人玄關處設計凳子穿鞋了,這可以直接坐在臺階上進行更換鞋子,非常的方便。 ... 3、拉伸水龍頭 不管是廚房還是衛浴間,這拉伸水龍頭真的很實用,可以無死角的清潔每個區域,對於那些每天都要洗頭的寶寶們來說,真的是方便多了。這樣就會大大提高日常衛生清潔,以及使用的方便度。 ... 4、鞋櫃底部留空 裝修玄關處的鞋櫃在裝修設計的時候,要注意下面留空,這樣我們每天要穿的,要更換的鞋子就可以直接放在下面了,就不要經常開關鞋櫃拿放了,這就會方便很多,更能保證玄關處的整潔。 ... 5、節水馬桶 日本人的環保意識比較強大,連馬桶都會選擇那種節水的馬桶,這樣洗手的水就不會浪費了,直接儲存,資源再次合理利用起來進行沖馬桶,這比平時省了不少的水。 ... 6、兒童洗漱踏板 兒童洗漱踏板,相信大家家裡都會遇到這麼一個情況,孩子太小洗漱都夠不著吧!然後就會搬一個凳子墊腳,這樣很不安全,而日本就會直接做一個腳踏在下面,穩固,安全方便。 ... 7、升降式收納架 現在國人都不願意將其櫥櫃做到頂,都說這個櫥櫃做到頂的話,這拿放東西啥的都不方便,那你不做到頂的話,上面又很容易積累灰層。到時候清潔都太費事了!與其這樣,為什麼柜子裡面不做一個強大的升降式收納架子呢?這可將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 ... 8、浴缸設計 其實對於日本來說,他們有著一個很奇怪的信仰,就是衛生間再小,這個衛生間裡都要裝一個浴缸,這也許跟他們的一種洗澡文化有關係吧!可能很多人會想,如果空間實在有限怎麼辦?當然他們也有他們的解決辦法,就是空間實在有限的話,他們會採用整體式施工,即將浴缸、洗手臺等通過加長螺釘拼接後再通過高溫高壓一次模壓成型,無拼接縫隙,小巧美觀又功能齊全。 ... 以上就是日本人的家裝設計,大家是不是覺得設計非常人性化~

 

 

 

 

 

文章來源取自於:

 

 

每日頭條 https://kknews.cc/home/x49x9xo.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549934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竹山減肥中醫推拿法芳苑下半身肥胖體質減重永靖速成減肥方式埔里消小腹啤酒肚的中醫減肥門診
埤頭虛胖中醫減重方式 埔里局部消脂中醫門診 穴位埋線減重效果好的鹿港中醫診所推薦埔里減重中醫調理 田尾虛胖中醫減重方式 鹿港減肥減重瘦身有效實例很多的中醫診所永靖有效預防復胖的中醫減肥門診 福興鄉減肥中醫調理 草屯減肥專業中醫診所推薦內分泌失調發胖瘦身有成效線西三餐正常,免節食中醫減重方式 仁愛鄉腰部瘦身中醫診所 員林專業減重減肥中醫門診推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最佳產品情報站 的頭像
    最佳產品情報站

    最佳產品情報站

    最佳產品情報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